為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,積極響應國家鄉(xiāng)村振興戰(zhàn)略與桐城師范高等??茖W?!叭锣l(xiāng)”暑期社會實踐主題倡導,培養(yǎng)新時代大學生的志愿服務精神與社會責任感。7月7日,桐城師范高等??茖W校“薪火相傳”志愿服務團隊懷揣著對教育事業(yè)的無限熱忱,前往安徽省黃山市黟縣宏村鎮(zhèn)湯蜀村和龍江村開展為期六天的支教活動。本次活動由彭卉卉、程蓉蓉、程耀輝三位老師指導,共有6名志愿者參加,旨在用知識的甘泉澆灌孩子們渴望成長的心田,在鄉(xiāng)村教育沃土上播種希望,用實際行動詮釋新時代青年的責任擔當。
安全護航:筑牢成長防線
生命高于一切,對于安全知識的科普首當其沖。志愿者帶領孩子們走進“陽光之家”暑期課堂,通過知識講解與情景演練相結合的方式,充分發(fā)揮案例警示作用,為孩子們獻上了一堂有用、有效又有趣的安全主題班會。從防溺水的自救技巧到交通出行的規(guī)范準則,從危機應對的實操訓練到家校聯(lián)動的守護承諾,每一個教學細節(jié)都致力于將安全意識深植童心,讓孩子們在快樂學習的同時,掌握守護生命的安全知識。
紅色鑄魂: 傳承愛國主義精神
愛國就像孩子生命中的一盞燈塔,為他們指引方向,讓他們在任何時候都能找到歸屬感和家的溫暖。志愿團隊通過紅色宣講課,以“我和我的祖國”為主題,帶領孩子們穿越歷史長河,感悟紅色精神的力量。從黨旗的意義到黨的成立歷程,從革命先輩的艱苦斗爭到新時代少年的使命擔當,讓愛國情懷與理想信念在幼小的心靈中悄然生長。
以德育人:播種美德的種子
孩子的成長之路,品德教育是不可或缺的基石。在“陽光之家”課堂上,志愿者們通過介紹桐城六尺巷故事的由來以及張吳兩家的良好家風,讓孩子們深刻理解和諧禮讓和換位思考的價值與意義。課堂以“養(yǎng)成禮讓好品德,互助友愛促成長”為結尾,引導孩子們從自我做起,將謙讓與包容的精神融入日常生活,傳遞中華民族“禮之用,和為貴”的文化精髓。
藝術啟智:點亮創(chuàng)意火花
藝術課程為孩子們打開了探索美的大門。在手工課上,志愿者們從簡單的千紙鶴、青蛙折法教起,耐心地示范每個步驟,鼓勵孩子們用躍動的雙手釋放活力;在象棋課堂中,通過講解象棋的基礎認知與規(guī)則技巧,孩子們在練習中感受傳統(tǒng)文化的韻味;在美術課上,志愿者們沒有局限于刻板的繪畫技巧講解,而是從小朋友們熟悉的生活場景入手,這些充滿童真的創(chuàng)作,都被視為最珍貴的“藝術品”。藝術的浸潤,讓孩子們在快樂中提升自信,激發(fā)無限創(chuàng)造力。
作業(yè)輔導:架起知識與成長的橋梁
課后的作業(yè)輔導時光,是知識鞏固與情感交流的紐帶。志愿者們一對一耐心解答難題、指導學生們完成作業(yè),用鼓勵的話語和細致的講解,幫助孩子們攻克學習難關。這不僅是學業(yè)上的輔導,更是心與心的貼近,讓學習在溫暖的陪伴中變得輕松而有趣。
此次“三下鄉(xiāng)”社會實踐活動的順利進行,不僅為鄉(xiāng)村孩子打開了看世界的窗,也為中國的鄉(xiāng)村未來,種下了無數顆充滿無限可能的種子。這份始于青春的承諾,這份關乎未來的堅守,將如炬火般生生不息,繼續(xù)在廣袤的鄉(xiāng)土上燃燒,照亮更多追夢的腳步,共同譜寫中國鄉(xiāng)村全面振興的時代華章。他們,是燃燈者,亦是追光人;他們照亮他人前路,也在奉獻中找到了自己生命最璀璨的坐標。
撰稿人:田偉梁 胡建宇 于子龍
一審:程耀輝;二審:陳碩;三審:汪若冰